副食品 (4-6M) 入門介紹與經驗分享

HV9A2918-2.jpg

人家常說寶寶一歲前是最可愛卻也是帶得最辛苦的時候,頭三個月幾乎都在跟餵奶、換尿布和睡覺打仗,好不容易三個月過後,我在親餵母奶也和Joanne已經有了很好的默契,對於餵奶時間、姿勢、寶寶發展等等都有了頭緒,但沒想到時光飛逝一下就來到四個月,這個開始考慮給她餵食副食品的階段了,對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來說真是另一大關卡!由於關於副食品的資訊繁瑣、不同的國家與醫師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父母飲食習慣的不同,我們在摸索了許久後,才發現副食品的餵食並沒有一個正確且一致的做法和答案,每本書、每個網站、每個醫生,甚至每個當爸媽的朋友都會告知完全不同的訊息,說實話,這些資訊搞得父母很亂。在我們上網做了許多功課以及詢問身邊有經驗的爸媽,再加上這幾個月來的經驗,會發現其實只要能遵守幾個大原則,在父母覺得合適且寶寶能接受的情況下,餵食副食品就是正確也最輕鬆的!而跟我們想法最接近的是黃瑽寧醫師對於添加副食品的看法,他的論述跟美國目前潮流也很一致,因此我的分享裡也會引用許多他的論述。以下分享一些在4-6M關於副食品的大小事,是我們自己經歷的過程中覺得困惑然後解惑的結果。

4-6M副食品餵食重點

一直到寶寶滿一歲前,母奶或配方奶都仍是寶寶的主食,但每個階段餵食副食品的重點都不一樣,4-6M的餵食重點放在以下幾個:

  1. 練習咀嚼與吞嚥:寶寶天生生下來就有吸吮的能力,但是咀嚼和吞嚥卻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達到的。能夠咀嚼和吞嚥食物順利的寶寶,在未來一歲左右開始脫離副食品進入吃大人食物的轉換就越成功。因此目前不要求寶寶的副食品吃多或是取代奶,以練習為主,練習得好,寶寶自然可以越吃越多。每次寶寶坐上餐椅前,爸媽已將副食品準備就緒,當寶寶一坐上餐椅,便是開始練習的時間,而當寶寶開始哭鬧或不耐煩時,也不需要強迫練習,以免寶寶對吃副食品出現反感。
    (分享Joanne在4-6M時吃副食品食物泥的咀嚼與吞嚥進展影片)
  2. 增加免疫耐受性:嬰兒四到九個月時,「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因此早點讓寶寶多嘗試多元化的食物,可降低未來對此食物的過敏。也就是說,在寶寶滿9M以前,寶寶應該已經從副食品中吃過市場裡所有的食材一輪了(除了蜂蜜、海鮮、堅果類等)。
  3. 嘗試多元化食物:讓寶寶在副食品期間接觸越多不同的食物,未來挑食的機率越低,因為寶寶長大後對於陌生沒有嘗試過的味道,都較容易排斥。
  4. 餐桌禮儀:寶寶一生只有在一歲前會躺著喝奶,但其實接下來的人生都是得坐著吃飯,因此練習有耐心地坐在餐椅上吃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讓寶寶練習有耐心坐餐椅外,也同時建立全家人吃飯的好習慣,例如爸爸媽媽會跟寶寶同時進食,一同說:「我們開動囉!」、或是在進食過程,一起養成不看電視但是全家人可以一起分享生活大小事的習慣、餐後爸爸媽媽收拾餐桌,寶寶一旁耐心等待…等等。Joanne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坐在餐椅上,因為這個年紀還不能自己坐穩,因此坐在餐椅上看這個世界有不同的視野,反而很開心呢!
    HV9A1902-2.jpg
  5. 開心飲食: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讓寶寶喜歡吃飯以及享受與家人一起用餐的時光!因此在餵食副食品的過程中,保持輕鬆的氣氛以及多以鼓勵的方式餵食,是最好的選擇。寶寶如果長期被強迫餵食或是責備,接下來很容易一坐上餐椅就聯想到不快樂的事,導致未來不喜歡吃飯都是很有可能的。
    HV9A1729-2.jpg

為什麼會先特別強調這個階段餵食副食品的重點呢?因為爸媽其實真的很容易忽略這些重點!很多時候爸媽可能一心只想把寶寶養得白白胖胖的,準備了多少副食品,就希望寶寶能全部吃光光,而忘記去觀察寶寶練習咀嚼和吞嚥、或是觀察過敏的現象,以及把心思放在多元化食材上。但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開心的一起吃飯,未來寶寶長大後,才能避免你跑我追的餵食過程!

副食品時機

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六個月後再開始吃副食品,但資料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這類的嬰兒指得是「全親餵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因此目前台灣小兒科醫師普遍都建議嬰兒在四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主要因為台灣全親餵母奶的寶寶比例不高,再加上兩個主要原因:

  1. 練習咀嚼能力:台灣大部份媽媽都是給寶寶瓶餵母奶或配方奶居多,「…如果不在此時添加副食品,寶寶的口腔肌肉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也會影響未來的咀嚼能力,以及語言能力。」
  2. 增加免疫耐受性:以往父母的觀念是,高過敏的東西晚一點再給小孩吃,這樣才不會引起過敏,但現在最新的研究指出,嬰兒四到九個月時,「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因此早點讓寶寶多嘗試多元化的食物,可降低未來對此食物的過敏。

除了考慮以上時機外,更細節的開始副食品時間點也可以先確認以下幾件事:

  1. 確認寶寶的脖子硬挺,可以穩穩地支撐自己的頭
  2. 可以穩穩地坐在高腳椅或餐椅上(餐椅的綁帶一定要繫上,以避免寶寶坐不穩滑落)
  3. 吐舌反應消失
  4. 對大人吃的食物感到有興趣

HV9A1427-2.jpg

綜合以上條件,因為我們是採全親餵母乳的方式,本想等到Joanne滿六個月再接觸副食品,但又想訓練她的過敏耐受性,因此我們決定折衷選在五個月時開始。在滿五個月前的一週,我們好奇的做了一點十倍白米糊想測試她是否還有吐舌反應,意外發現她早已會吞嚥了,加上坐高腳椅已經很穩了,因此我們決定隔天就可以提早開始副食品了,也就是四個月又三週左右的時候。

副食品餵食時間點

有聽過兩個說法:

  1. 一個說法是黃瑽寧醫師說的:「只要家人能配合,幾點都好,有吃到最重要。」
  2. 另一說法是,怕寶寶吃到食物有過敏現象,最好在早上或中午餵食,若有過敏現象,可利用下午及晚上時間觀察,若是很晚才吃副食品,寶寶睡覺時有過敏反應,而爸媽沒有發現,會比較危險。

而我們的做法是折衷,由於第一階段副食品皆屬於低過敏性食物,加上一開始不熟悉餵食副食品流程,我一個人實在無法完成整個任務還要包含製作及清理等等,早上中午這個時間是不可能有人會在家幫忙我的,因此決定選在老公晚上一下班時就餵副食品,但盡量不要拖到太接近睡覺時間。

另外副食品在未取代一餐奶之前,我選在母奶喝完一小時後餵食,這樣寶寶不會因為太飽而吃不下副食品,也不會因為吃了副食品而不想喝母奶,而那一餐母奶我親餵時間會縮短一些。但實際的時間點,在試了幾天不同的時間點後,相信各個爸媽和寶寶一定會建立出一個最合適的時間點的,重點是餵食時間要規律,這樣寶寶才會知道每天要發生的事情,也比較不會排斥。

副食品準備器具

我在準備Joanne的任何東西時,一向都以最精簡的方式準備,因為不喜歡囤貨更不喜歡買只能使用短期的物品,最後家裡變得到處都是寶寶的東西,因此,除非是像寶寶衣服這種容易長大不能使用的,其它東西都盡量拿家裡現成的東西就好,不要特地購買寶寶使用的產品

  1. 攪拌棒:
    610lT4EdshL._SX425_.jpg
    市面上準備寶寶副食品的器具各式各樣,但其實副食品的目標是希望能讓寶寶儘早開始練習跟著大人一起吃大人的食物,且在一歲後就不需要再另外準備寶寶食物!由於寶寶吃泥的時間並不長,4-6M吃泥,而7M後開始就可以吃半顆粒狀,8M可以將食物用刀切碎碎就可以了,因此為了兩個月吃泥的時間買太多器具,都是浪費的!因此,選擇一個寶寶可以使用且家庭也可以使用的家電,是最划算的!感謝婆婆送了我這個Cuisinart攪拌棒,這個攪拌棒在寶寶副食品界是評價最高也是CP值最高的攪拌棒,價格大約USD 59(約新台幣$1,800),它的功用多得數不清,且它其實是煮飯裡非常實用的一個工具,做醬料、濃湯(影片分享:楊桃美食網四種濃湯一次學會)、果汁等等都非常方便。因此大推新手爸媽一定要購入一支,即使寶寶副食品不需要了,也可以拿來打寶寶的果汁或是做果醬,更是煮飯的好幫手!
    HV9A6135-2.jpg
    很多媽媽也會使用果汁機來製作寶寶副食品,雖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但仍然不及這個攪拌棒來的適合做副食品。由於果汁機需要比較多的食材才能打得起來,因此需要一次就做大量的食物泥,但4-6M副食品的重點強調希望寶寶能吃多元化一點的食材,若做大量的食物泥,則寶寶就得一直吃重複的食材,這樣寶寶就無法練習吃各種口味了,若是使用攪拌棒,大約100ml就可以輕鬆打了,也是寶寶在4-6M一天左右的量,完全無需冰冷凍做冰磚,畢竟冰磚的口感沒有現做來得好吃。另外,大部分的果汁機都沒有容量刻度,在現做寶寶食物泥時,無法知道現在打了多少食物泥,要再多添加或減少,還要另外量會有點麻煩。
  2. 大同電鍋:4-6M是寶寶剛開始探索食物的階段,吃到食物的原味就能打開他們的味蕾,增加他們對食物味道的接受度,因此在這個階段,蒸或水煮最能保持食物的原味。大同電鍋可以說是每個家庭都必備的家電,就無需另外購買。將準備好的食材蒸好,倒入攪拌機的量杯裡打成泥,就完成了。

可準備也可不準備的器具:

  1. 食物儲存盒:現做副食品的爸媽其實不需要任何食物儲存盒,只需要用一般家裡的碗加保鮮膜冷藏,並在2天內加熱吃完就可以了!
  2. 冰磚盒:做冰磚的爸媽可能會需要冰磚盒冷凍,現做的則不需要。

而我這邊也列出幾個網路上非常有名氣的寶寶副食品器具,但其實是既不實用也不划算的選擇。千萬不要衝動買,可能用不到幾次,最後只是放在廚房佔空間而已。

  1. BÉABA Babycook: 這台法國設計且擁有現在外型的寶寶食物機,一台就要價USD 150(約新台幣$4500),主打可以將寶寶食物蒸與打碎都在15分鐘內處理完畢,聽起來很方便,也很容易吸引還沒有準備過寶寶副食品的新手爸媽,但試想這樣的價格投資在這種機器上其實一點都不划算,不如投資在一台可以用十幾年的大同電鍋上。寶寶吃泥的時間僅僅兩個月,並且華人以米飯為主食,這台機器只能蒸煮打碎,卻不能熬粥,因此它的功能連大同電鍋都不如。在使用上,如果要使用這台機器做簡單的地瓜粥給寶寶吃,除了要自己先洗米煮好粥,還要削地瓜皮將地瓜切塊,然後將地瓜放進這台機器蒸好後,再加入自己額外煮好的白米粥去打碎。因此,不如直接將地瓜和白米一起拿去大同電鍋蒸,在直接拿攪拌棒在煮粥的鍋子裡打碎,這樣不但更有效率,且可省更換容器的時間!簡單來說,這台只是結合了大同電鍋和攪拌棒的功能罷了,但卻不能煮粥,而大同電鍋是幾乎人人家裡都有現成的家電,攪拌棒也是可以用非常久的小幫手,在擁擠的廚房裡,再多購買一台只用兩個月的寶寶食物機,一點也不合理,還非常的佔空間。
    61LTd2BpEIL._SX522_.jpg
  2. Boon Squirt Silicone Baby Food Dispensing Spoon:這支主打可以簡單餵食食物泥的湯匙,將食物泥裝在可擠壓的瓶身裡,直接擠在湯匙上餵食,看起來雖然很方便,但其實也是一個完全不必要添購的器具。再一次強調寶寶吃泥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甚至有些從6M才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很可能在不到一個月內就拒絕吃泥了,因此用一般的寶寶碗和湯匙就可以做到的事,不需要另外再添購一個只專屬給吃泥的工具。在家裡餵食一定是用碗和湯匙最方便,因此這樣的湯匙雖然外出餵食方便,但用過的次數大概也不超過十次,因為4-6M的寶寶被帶出門在外面吃飯的機率也不高啊!一天才一餐副食品,如果在外面不方便餵,回家再吃就好了,何必多花錢買一個這樣的東西佔空間呢?
    61Osr53-acL._SX522_.jpg
  3. NUK Mash and Serve Bowl:任何幫助搗碎或壓碎食物的器具其實都是浪費錢的,都是商人的陰謀啊!4-6個月寶寶可以吃的軟爛食物,舉凡像是香蕉、酪梨、蒸熟的馬鈴薯等等,這些其實用一般家裡的鐵湯匙或叉子又可以輕易壓爛餵食寶寶,根本不需要另外添購這樣的器具,讓爸媽出門大包小包的!
    417ULY4pEqL.jpg

副食品餵食器具

  1. 寶寶食物專用碗:就衛生原則,寶寶的碗最好和大人分開,因此選購一套可以用很久的寶寶碗,也是滿划算的。最好是底部有吸盤的寶寶碗,這樣寶寶手在桌上亂揮亂抓的時候,東西就不會打翻了,Joanne好幾次都差點在我們不注意時將食物泥撒一地,幸好有吸盤吸住!但吸盤的功能在寶寶大約9M後就會發現如何將吸盤拔起來,不過到那時候,爸媽也可以手拿著碗餵食或是讓寶寶自己吃,所以有吸盤的碗在那之前都會是個加分,也絕不會是扣分的元素。
    71FTzBXuAaL._SX522_.jpg
  2. 兩支以上的寶寶湯匙:寶寶湯匙可以準備至少兩支,因為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就可以開始喝水,因此可以一支餵副食品,一支餵水。而湯匙的選擇,由於在4-6M時,大多寶寶都還沒有長牙,可以選購軟質湯匙,餵食時不會傷到寶寶牙齦,寶寶咬到時也不會刮傷。另外,湯匙的凹面可以選擇淺一點且扁平的,因為這個年紀的寶寶吃飯時嘴巴還不會張得太大,要將泥餵進去的時候,薄一點的湯匙會比較好餵。
    816EiUxFgvL._SX522_.jpg71zsqjcImnL._SX522_.jpg
    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吃得越來越快,湯匙慢慢可以改較深一點的,容量大一點也吃得比較快,才能跟上寶寶進食的速度。而我選擇的這款Munchkin湯匙則有另一個大加分的地方,就是當我將湯匙放在桌上時,它的湯匙面不會碰到桌上,就不怕會髒掉了!這款湯匙一次買就是一組六支,原本覺得太多,但在Joanne學會甩湯匙丟湯匙後,才發現吃飯一次準備六支根本就剛剛好,丟完一支還有一支,哈哈!
    HV9A1407-2.jpg
  3. 圍兜:4-6M吃泥的時候,較不會有食物掉落的情形,因此這時候還不需要用到有口袋的圍兜,基本上一般材質舒服的圍兜兜都可以。但因為寶寶在這時候可能會將衣服吃得很髒,有許多媽媽喜歡準備尼龍材質整件套住上半身的圍兜,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我給Joanne試了幾次這樣整件的圍兜後,發現她其實不喜歡穿一件這麼大件又不舒服的材質的衣服在身上進食,試想大人吃飯也不會穿一件這樣的衣服罩著,在行動時覺得很不便,因此我們選擇用一般的圍兜給她,讓她感覺越自在越好,若是衣服髒掉,我們就在飯後將她的衣服一起換掉。而且趁這個時候,給小寶寶戴些可愛的圍兜,爸媽自己看了心情也很好!
    Desktop
  4. 餐椅:4-6M的寶寶脖子才剛硬,且尚無法自己坐穩,因此餐椅一定要選背後有軟墊支撐可以倚靠,且有安全綁帶的餐椅,這樣寶寶坐著才會舒服也穩,不但可以幫助增加寶寶吃副食品的意願,也可以延長寶寶坐在餐椅上的時間和耐心。寶寶在一開始遇到要綁安全帶都會有點不開心,但爸媽千萬不能因此心軟而不綁,若是寶寶沒有習慣,以後也就都不會再讓你綁了,這樣身體容易晃來晃去或是往前傾讓胸腔壓在餐盤前,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進食坐姿。
    HV9A1371-2.jpg
    我選擇的是這款Graco的餐椅(Blossom™ 4-in-1 Seating System Convertible High Chair,主要是它在背的部分有多加一個柔軟的背墊給還無法坐挺的4-6M寶寶很好的支撐,且這款餐椅可以隨著寶寶年紀越大,拆掉更多零件來做更多變化,讓寶寶可以一路坐到幼稚園都沒有問題,非常划算!
    15279957.jpeg

副食品量與奶量

其實副食品餵食的多寡在一歲以前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數字,也不需要和其他的寶寶比較,以練習咀嚼吞嚥和接受新食物為目標,主要都是為了銜接一歲離乳後能開始吃大人食物。加上4-6M的寶寶主食仍是母奶或配方奶,副食品尚不該取代一餐,其實吃30-120ml都是正常合理的範圍,每個寶寶能接受的程度不同,但若吃得太少可能練習的機會就會太少,吃得太多則會影響奶的攝取,由於奶在這個階段是最營養且最均衡的選擇,因此不需要刻意強迫餵食。雖說副食品不應該影響到奶的攝取,但若當天寶寶副食品吃得特別多,奶會喝得少一點也是正常的,甚至聽過有些寶寶在這個年紀剛好遇到厭奶期,反而喜歡吃副食品多過喝奶,也都是有可能的。
HV9A6188-2.jpg
Joanne在4M底開始吃的時候是從一餐30ml開始練習,到了5M慢慢可以有耐心吃,增加至一餐80ml,6M時增加到一餐140ml。不過吃副食品也跟喝奶一樣會有大小餐,遇到不喜歡的食材就變成三口組吃得特別少,若是吃到喜歡的食材,整碗吃光光不夠還一直張大嘴巴激動地跟我們討,甚至有過幾次吃了200ml還不夠,覺得寶寶的胃容量實在太難捉摸了啊!

副食品食材內容

副食品到底要給寶寶吃什麼?這個應該是新手爸媽在面對副食品時最頭痛的一個問題了!

傳統方式:傳統的副食品準備方式是依序從五穀根莖類 – 蔬菜 – 肉類 – 蛋 – 魚這樣的依序給予寶寶,也就是從低過敏食物慢慢進入高過敏食物,一餐只準備一種單一食材打成泥後,連續給予三天ㄧ樣的食物,觀察寶寶是否有任何過敏現象,若沒有,才換下一種食材。但其實很快就會發現這樣的方式並不好,基本上根本很少會有寶寶對五穀根莖類和蔬菜類過敏,再來就是這樣的步調,寶寶無法順利在9M前吃遍各種市場內有的食材。按照黃瑽寧醫師所提出的過敏學角度,寶寶也許本身不會對某食材過敏,但反而是連續吃了三天大量一樣的食材,才將過敏引起。即使是當天吃了某種食材有些小過敏,也都不需要緊張,反而可以透過這個機會幫助寶寶建立食物的免疫耐受性。因此,食材的變化可以每天都不一樣,無需三天連接著吃一樣的東西,寶寶也不容易膩。

現代方式:而黃瑽寧醫師這幾年大推的準備副食品方法,更是推翻這樣傳統的準備方式,呼籲媽媽不要再另外花時間準備寶寶副食品,而改成大人餐桌上吃什麼,小孩就跟著吃什麼,寶寶什麼都可以吃,甚至也不打成泥,直接抓小塊壓碎餵食,也有親自透過Youtube影片示範。原因是,寶寶的胃其實在這時候的功能已經基本上有七成都跟大人一樣了!

折衷方式:在我和老公看完資料後討論,覺得傳統式的確無法幫助寶寶接觸多元化食材,但又覺得黃瑽寧醫師直接拿桌上食物餵食的做法有點冒險,畢竟4-6M的寶寶只要稍微給他們吃一點不夠軟爛的食物時,就馬上表現臉漲紅好像噎到的樣子,因此我們一樣選擇折衷的方式,也就是我們不另外採購特地給寶寶副食品的食材,而是使用當天煮飯的食材拿一小部分來現做,這樣寶寶天天都可以吃不同食材,不但吃得多元化,爸媽準備起來也輕鬆。而食材給予的順序,則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五穀根莖類 – 蔬菜 – 肉類 – 蛋 – 魚,但是並不刻意依照寶寶的年齡給予,只要寶寶願意吃,一個階段試過幾樣馬上就可以進階到下一階段,傳統認為一定要等寶寶滿6M以後才能給肉,但其實只要寶寶五穀根莖類和蔬菜類吃得喜歡,提早進入肉類都是沒有關係的。不過順序雖然可以彈性,但也要特別注意,全母奶的寶寶在6M後一定要盡量開始給予肉類或豐富含鐵的食材,因儲存在寶寶肝臟內的鐵只足夠用到6M,接下來必須開始靠副食品來補足,也因此美國的小兒科在寶寶滿9M時會為寶寶做一次抽血測驗,以確認寶寶是否有缺鐵性貧血。

HV9A6075-2.jpg
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在準備副食品的食材時也輕鬆,舉Joanne在6M時所吃的副食品的例子來說:今天我們的晚餐是炒青江菜、紅酒燉胡蘿蔔馬鈴薯牛肉、白飯,那麼在煮之前,我們會先留一小部分的青江菜、牛肉、胡蘿蔔、馬鈴薯等等起來,一併蒸熟後,加入白飯和少許高湯或水用攪拌機打成泥,就是可口好吃的食物泥,不需要另外特別買有機的蔬菜或是特別的食材給寶寶,跟著大人的食材一起吃就可以了!副食品(4m-6m) 各類食物泥製作方式將另外分享喔!

2 則留言 追加

  1. Sandra 說道:

    謝謝妳的分享!有好多有用的資訊 :)

  2. FANG NING 說道:

    謝謝妳的分享,很受用!

發表留言